溫州中盛科技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機,新能源汽車轉向電機,產品質量優,歡迎咨詢。
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及其控制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決定了新能源汽車將來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浦東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業已有較好的基礎,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機遇,大力扶持驅動電機產業,使浦東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技術的創新基地,引領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汽車驅動電機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是汽車性能和安全行駛的重要保障。國內外用于電動汽車的驅動電機主要有3大類:交流電機(IM);開關磁阻電機(SRM)和永磁同步電機(PMSM)。國內最常用的是永磁同步電機。歐美系電動車也紛紛轉向永磁同步電機,如寶馬的i3,特斯拉的最新方案等。除了乘用車主要用永磁同步電機之外,三相交流異步感應電機在國內的大巴、客車上用的較多。
我國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中國的企業依靠著新能源汽車首次與國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而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部件的驅動電機與控制技術也決定了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的寬度和廣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帶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配套數量超過70萬套,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25億元,預計到2023年有望突破1200億元。
目前,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電機產業占全國份額24%。浦東新能源汽車電機產業僅占上海市新能源汽車電機產業的31%,說明浦東新區新能源電機企業達到量產,但占有全國市場份額的企業較少。
浦東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有一定規模的只有聯合電子、上海法雷奧和上海華域等幾家生產公司。其中,聯合電子的新能源汽車電機產量占浦東全區產量的近6成。浦東國內企業電機產量占比遠小于中外合資企業,國內企業電機核心技術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
問題和困難
創新產業集聚效應不明顯。浦東缺少大型新能源汽車電機龍頭企業,目前以聯合汽車電子為代表的幾家規模較大的電機企業,沒有形成電機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群。
缺乏產業扶持專項政策。目前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有補貼政策,但是對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沒有專項政策,企業只能通過高新技術項目申報等獲取支持,但支持力度不夠。
政府服務有待加強。需要通過政府出面牽頭組建“產業園”或“聯盟”,對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提供平臺進行資源整合。
建議和對策
重點打造產業集群
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掌握區內龍頭企業的規劃和布局,協同相應的招商部門和園區實施精準招商,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并且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電機企業,推動企業總部和研發部門落戶浦東,即企業核心部門在浦東,具體生產制造部門可在上海周邊省市。提高浦東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的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電機產業,形成浦東新能源汽車電機企業集群效應。
政府應積極鼓勵和支持聯合汽車電子等龍頭企業牽頭組成新能源汽車電機核心零部件產業聯盟。支持和服務產業聯盟上下游協作平臺建設,以及企業之間進行資源整合,形成產業鏈。
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驅動電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政府要支持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誠如科技部原部長萬鋼在2018年1月20日中國電動車百人會上的講話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優勢比較微薄,需要提高新能源汽車產品在高效率驅動、輕量化水平、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綜合水平,重視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和電控的核心技術水平。
推動產業園區建設
目前,由中國兵裝集團和上海市經信委牽頭成立專項基金推動成立“新能源汽車電機產業園區”,上海馨聯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嘉定)、上海通敏車輛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位于浦東金橋)、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位于北京理工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位于浦東金橋)等有意向共同組建,并落戶浦東金橋產業園區。目前項目已報市經信委,未來將建成集“產學研基地、軍民融合基地、院士工作站”于一體的產業園區,成立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及制造基地,實現數百億級的高端制造產業集群。